
期刊简介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 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 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于全国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药品冷藏失误,还能安全使用吗?揭秘真相!
时间:2024-12-24 17:13:17
在医药领域,确保药品的储存条件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冷藏的药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药品在运输或分发的过程中暂时脱离了理想的冷藏环境。那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这些药品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呢?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某些药品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储存。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对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一些生物制品、疫苗以及某些特殊药物需要在低温(如2-8摄氏度)下保存,以防止其活性成分分解或失效。当这些药品暴露在不适宜的温度下时,它们的化学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根据相关研究,温度每升高2℃,药品的有效期就会缩短20%。这意味着,即使是短时间的温度波动也可能对药品的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具体来说,多数冷藏药品在8-25℃时可续用6天,而在25-40℃时则只能使用2天。如果超过了40℃,则这些药品通常不建议再使用。此外,国外的文献报道也指出,如果冷藏药品在8-12℃的环境中贮存时间不超过8小时,并且之后能够重新回到2-8℃的理想储存条件下,它们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品都会因为短暂的温度变化而立即失效。实际上,很多药品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正确的储存方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上的贮藏指示。
除了温度之外,其他因素如湿度、光照和包装材料等也会对药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和储存药品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药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虽然有些冷藏药品在短暂脱离冷藏环境后可能仍然可以使用,但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变化程度。鉴于此,最安全的做法是遵循药品的官方指南,并在发现药品已经超出推荐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或药师。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药品储存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以避免因不当储存导致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