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 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 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于全国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聤耳
时间:2024-12-20 17:13:30
聤耳(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发生于中耳部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耳病。其特征是急性发作者,初起耳内瘙痒,继而暴肿赤热,剧烈跳痛,耳窍流脓,伴有怕冷、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发作者,初起耳内胀痛,继而耳窍流脓,疼痛减轻,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因有耳窍流脓,所以又叫耳脓。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以清肝火,化湿热为原则。
聤耳属急性者,多由外感风火湿热而成,亦有因污水灌耳及挖耳损伤等而诱发;属慢性者,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亢,或患传染病后余毒未尽所致。临床分两型:①急性者。发病前有感冒或游泳、沐浴、洗头等污水灌耳,或挖耳损伤等病史。发病急剧。初起瘙痒,或有充塞压迫的感觉;继而暴肿,疼痛剧烈,如锥刺,鸡啄,直到耳窍流脓,疼痛稍有减轻。伴有怕冷,发热,纳呆,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治宜清肝火、化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损及骨膜,则转为慢性。②慢性者。有急性聤耳、麻疹、伤寒等病史。初起耳内肿胀、疼痛;久之则溃脓稀薄,青白或黑臭。伴有低热,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久不收口,或愈后反复发作。治宜补肾养阴清热,方用知柏八味丸加减。外治:用青吹口油膏塞入耳窍,一日数次,或用黄连冰片油外滴。